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安抚孩子情绪时,假如你常说这4句话,孩子会慢慢疏远你

   日期:2025-07-24     来源:www.mbhsjg.com    浏览:596    
文章简介:大家都说:孩子的脸就像6月的天,说变就变。 安抚孩子的情绪,是父母日常最常遇见的问题。

大家都说:孩子的脸就像6月的天,说变就变。


安抚孩子的情绪,是父母日常最常遇见的问题。


然而,不少爸爸妈妈安慰处于情绪低谷的孩子时,常常由于不适合的表达而产生反成效。


你处置孩子情绪的方法,深深影响了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。


安抚孩子情绪时,以下这四句话,不只成效一般,还容易让孩子疏远你。



PART.01

事后诸葛亮“我早就告诉你过……你就是不听!”

 

不少孩子遇见伤心、难过的事情之后,爸爸妈妈最易冲口而出的一句话是:“我早就告诉你过......”


有个朋友曾坦言:“让人安慰时,最不想听到的话就是这句话,它没任何安慰有哪些用途,反而是在表达积怨。”


类似的话语还有:


“你看,我怎么说来着。”

“你就是不长记性。”

“你当初听我的就没这么多事。”



这类言语所表达的意思有三层:


第一层:羞辱与嘲讽。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,让孩子愈加后悔其所作所为。


第二层:推卸责任、划清界限。“后果是你一个人导致的,我已经提醒过你”,让孩子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。


第三层:用孩子的失败来证明我们的先见之明,彰显爸爸妈妈的权威。


有个孩子放学后与小区的小伙伴起了冲突,大打出手,在推搡中摔倒,胳膊蹭破了皮,当他哭哭啼啼回家时,母亲又急又气:


“我早就告诉你过别跟他玩,你就是不听,你说你活不活该?”


相比安慰与心疼,母亲言语中藏着的冷嘲热讽更明显,孩子遭到打击和伤害之后,还要再承受一份羞愧。


犯了错误后的孩子,心是向爸爸妈妈打开的,渴望来自爸爸妈妈的安抚,但如此一句带刺的话,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。



PART.02

否定孩子感受“不就是…没什么大不了的”

 

日常,爸爸妈妈最易犯的错就是看轻孩子所承受的痛苦。


孩子很难过,大人却说“这没什么大不了的”。


过去在医院遇见过一对母子,孩子刚刚打完针,哭得撕心裂肺,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不放。


母亲低声哄了两句,见孩子哭个不停,也失去了耐心:


“行了行了别哭了!”

“你看看旁边的妹妹比你小,人家说疼了吗?”

“这么多人看着你,丢不丢人!”


孩子在用哭声传递一个信息:“我还没有从害怕和疼痛中缓过来”,他渴望母亲的理解与共情,但母亲的反应无疑让他非常失望。


这种现象在日常太容易见到了,当孩子因某件小事而情绪低落,大人的回话常常是:


“不至于吧?小事而已!”

“你是否太敏锐了?”

“别放在心上,把心思放在学习上。”


每一句“安慰”都在提醒孩子:你的感受无关紧要,你的感受是错的。


这无疑是愈加伤人的。


孩子子情绪来得快,去得也快,有时候,大家只须耐心地安抚,无需多久,他一个人就能走出来。


然而,爸爸妈妈一直否定孩子的真实体验,孩子想要释放的真实情绪就被活生生地堵回去了,不少孩子还会为情绪的出现感到羞耻。


让孩子闹情绪的事情大多虽然都是小事,但他们内心的感受却是真实的。


假如痛苦可以量化,孩子所感觉到的痛苦其实一点也不比大人遭受打击时的痛苦少。


所以,即便是孩子,安慰时,也最好不要主观臆断或轻视否定他内心的感受。



PART.03

喜欢讲大道理“你应该这么做......”


当孩子进入负面情绪之后,他们最需要可能并非解决的办法或方案,而是期望我们的感受能被看见、被接纳。


有位学生竞选班干时落选,非常受打击,放学回家,一直闷闷不乐。


父亲了解后,开始给孩子剖析缘由:“班干选举也看人缘,同学这次没选你,说明你一个人平常有做得不对的地方,我看一定是由于你平常太固执,脾气又不好,得罪了不少同学。”


见儿子一直低着头不说话,他又补了一句:“没选上也好,你将来就专心搞学习。”


儿子默默无言,转身就将自己锁在房间。


父亲或许觉得这类话非常有道理,但对于正在处于情绪低谷的孩子来讲,如此做是白费力气。


当孩子对大家诉说心事时,大家一直下意识地给出很多批评和建议,但这并非孩子内心想要的回答。


我的建议是,在孩子情绪激动时,最好不要跟他讨论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。


著名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和没达成目的的职员交流时常说:


“我不是来评判你的,我是来支持你的。”


大家与闹情绪的孩子交流时,也应该抱着如此的心态。


就像上面那个落选的学生,失败是什么原因,孩子心知肚明,他无需父亲絮絮叨叨地剖析问题、说教。


他只不过需要家人的情感支持,或许是一个拥抱、一个摸头的动作、一句真挚的关心.....就能带来巨大的安慰力量。



PART.04

空洞的鼓励“你可以的!”


走进孩子的心,至关要紧的一步是鼓励,但在实质日常,不少鼓励并不可以真的地抵达孩子内心。


在某档节目中,有个初中的女孩告诉爸爸,我们的数学学习很吃力。


虽然她非常想认真地上好每一节数学课,但在课堂中却心有余而力不足,她无奈地说:“班上有的同学数学非常厉害,我一辈子努力,都追赶不上他们。”


父亲听完,安慰女儿说:“ 其他人能行,你也行,父亲相信你。”


这种安慰,乍一看没任何问题,事实上,却是在暗示孩子:“学好数学,并非难事,你一定会做好的!”语气中全是对成功性结果的指向。


当孩子反复尝试都没效果,慢慢地对我们的能力做出消极的评价,受挫感反而加深了。


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,这是一个隐喻,意思是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,水面上的冰山一角,只不过表面的行为;水下的冰山才是不为人所知的心理需要。


当孩子坦言:“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差劲。”


事实上是想表达:


“我学不好,我真的非常难过。”

“我不了解如何做才能有所提升。”


这个时候,空洞的鼓励反而让孩子感觉到巨大的重压,一句“你可以的”,就是在忽视孩子所遇见的“困难”。


这也是为何不少孩子越鼓励、越安慰,他越怕困难是什么原因。


儿童心理学家陈忻说过:“对孩子的期望和需要,不要超出他的能力,进步的近况。”


所以安慰孩子,言辞必须要真实,要认识到孩子能力,看见并承认孩子的困难。


你可以做一个倾听者,让孩子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来,释放重压;也可以和孩子一块,将目的困难程度减少,多给一点具体的支持。



PART.05
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瑟 · 乔拉米卡莉在《共情的力量》一书中说:“感情上的理解绝对能给人安慰,比任何语言都有用。”


安慰孩子,大家也要把理解放在第一位。


那样,大家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?下面几句话,供大伙参考:


“告诉我是什么叫你这么不高兴”——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感受,做忠实的倾听者;


“发生了这件事,我了解你肯定非常难受”——描述孩子的情绪感受,接纳孩子的情绪;


“有哪些需要母亲帮忙的事吗?”——直接询问孩子的需要,提供具体的帮忙;


“难过一会也没关系,有父母在,大家会一直陪着你。”——表达你的支持,即便孩子再悲伤,心理防线也不会失守。


......



以上这类说话的艺术,可能不可以立刻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,但却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理解与爱。


话说对了,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。
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 

安抚孩子情绪时,假如你常说这4句话,孩子会慢慢疏远你
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